艺术家贾恩卡洛·柴山 Giancarlo Shibayama
1979年出生于秘鲁利马。2007年毕业于利马大学,后毕业于利马摄影学院。
2014年在塞万提斯学院参展“西班牙影像”(西班牙马德里);
2016年在陌生的眼睛画廊参展“记忆和现在的熵”(秘鲁利马);
2017年在东京都写真美术馆参展“写真新世纪展”(日本东京),在秘鲁利马大学文化中心参展“不宽容”(秘鲁利马),在秘鲁利马英国文化中心参展“亚马逊河上的国度:150 年摄影展”(秘鲁利马),在秘鲁利马 ICPNA 大厦参展“2017 摄影沙龙”(秘鲁利马)等。
背井离乡的人,总是会一次又一次地追问、反思根之所向。
1918 年,贾恩卡洛·柴山的祖父背井离乡,从日本去往秘鲁“掘金”。“在十九世纪末的日本,到处流传着这样的说法:‘在地球另一端的秘鲁,遍地都是黄金’。与中国海外移民口口相传的‘金山’加利福尼亚不同,秘鲁被日本海外移民公司塑造为‘金山’。在日本海外移民公司的广告里,秘鲁气候温和、土地肥沃,适于耕种,饮食习惯也与日本相近,还没有传染病,简直就是生活舒适的人间天堂。尽管当时绝大多数日本人根本不知道秘鲁位于世界的哪个角落,但广告对秘鲁充满希望的描绘,仍然激起了贫苦农民的掘金梦想。‘我年轻时移居秘鲁,是因为听说秘鲁有黄金,并且不下雪。’一位移居秘鲁的日本老年女性移民回忆说。另一位九十高龄的男性日本移民则称,‘我想成为一个农民,拥有土地是我的梦想。’怀着各式各样的梦想,从19世纪末开始,日本人在政府的直接或间接支持下,漂洋过海,移居到遥远的秘鲁。”[1]
贾恩卡洛·柴山制作的书籍《柴山家族》内页
就这样,柴山家族在秘鲁扎根、生活。直到有一天,贾恩卡洛·柴山翻阅祖父的相册,他萌生了围绕家族以及身份认同问题创作作品的想法。为此他制作了“书籍”《柴山家族》,书籍分为“他在岛上旅行”(He traveled on an island) “他从不交谈” (He never talked)以及“柴山家族”(The Shibaymas)三个部分。书里有家族照片,有他祖父的日记,还有当时秘鲁日本移民的历史文件。
贾恩卡洛·柴山制作的书籍《柴山家族》封面和内页
柴山说:“将我的祖父带回祖国日本,是我此次创作的主要目的和动力所在,虽然他直到去世也未能重返日本,但我希望以举办摄影展和制作相册的方式了却他的遗愿。地图是社会和政治的传统,而远赴秘鲁的日本移民的历史也是人类群体的一部编年史。”
贾恩卡洛·柴山制作的书籍《柴山家族》内页
在“他在岛上旅行”部分,柴山扫描了部分家族照片的背面,这些照片的背面由于残损出现了黑色的斑迹,他觉得这些痕迹正好是对岛屿、群岛以及身份的提示和追忆。这次展览中的作品《他在岛上旅行》,就是他利用这些素材虚构的地图。
贾恩卡洛·柴山制作的书籍《柴山家族》内页
“他所展示的那幅虚构的地图碎片再现了相册的照片底部,一张黑色纸板依然粘连在上面。这象征着一个日本社群从其原籍地‘被撕裂开来’,然而移民们代代相传了许多本国的习俗(至今仍然是这样)。柴山发现这些黑点的形状类似于群岛的岛屿。他把它们印在一张精美的日本宣纸上,它们在地图上几乎像在漂浮着。它们是以象征的形式转移到残留在现在的过去。”策展人亚历杭德罗从创作和材料细节上,对柴山作品的意义作出了解释。正是通过这种形式,柴山不仅再现了对根的追忆,同时也表现了对秘鲁的日本移民史以及相应身份问题的追问。
[1]引自http://opinion.huanqiu.com/1152/2012-02/2482380_4.html,袁艳:《拉丁美洲的日本移民》。
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 艺术家贾恩卡洛•柴山作品展览现场
图文/曾睿洁
编辑/吴俊贤
设计/Another Design
展览信息
复相·叠影——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
展览时间: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3月8日
展览地点:1-12号展厅
总策划
王绍强 广东美术馆馆长
策展人
亚历杭德罗·卡斯特罗特 Alejandro Castellote 西班牙独立策展人
鲍 栋 独立策展人
曾 翰 独立策展人、摄影师
学术委员会
主任:王绍强
委员:顾 铮 皮 力 陈卫星 杨小彦 冯 原 秦 伟
观察评论团:鲁明军 孙冬冬 孙晓枫 陈 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