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N / EN

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 | 格雷格·吉拉德:九龙城寨的日与夜

 
艺术家格雷格·吉拉德(Greg Girard)
 
格雷格·吉拉德,出生于1955年,是一名加拿大摄影师。他的作品主要探讨亚洲各大城市过去三十多年的社会及实体变化,他艺术实践的核心是以书籍的形式来呈现作品。《重访黑暗之城》是对香港声名狼藉的九龙城寨最彻底的摄影纪录, 该书出版于2014 年,吉拉德与此前曾合作过的林保贤再度携手,对他们1993 年出版的《黑暗之城:九龙城寨的日与夜》进行了更新创作。
 
吉拉德在1998 年至2011 年工作并生活于上海,期间在2007 年出版了《上海魅影》一书,探寻了上海在21 世纪初争先向现代化迈进的飞速变化。他的作品被加拿大国家美术馆、安大略省美术馆、温哥华美术馆、香港M+视觉文化博物馆以及其他公私营机构所收藏。
 
2013 年在Monte Clark 画廊举办个展“更好的明天”(加拿大温哥华);2015 年在列治文艺术展览馆举办个展“列治文—九龙”展览(加拿大列治文);2017 年在MonteClark 画廊举办个展“Under Vancouver 1972—1982”(加拿大温哥华)。2008年在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参展“上海万花筒”(加拿大多伦多);2012 年在纽约市国际摄影中心参展“Perspectives”(美国纽约);2017 年在温哥华美术馆参展“Pictures From Here”展览(加拿大温哥华)。
 
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,上万移民涌入英国政府管理下的香港九龙市区,在此形成一处占地面积6英亩,建筑密集、人口密集的“城寨”。城寨里面卫生状态恶劣,非法扩建严重,无牌作坊林立,在1993年被拆除之前,是个无人管理的地带。九龙城寨还有另一个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字,就是“黑暗之城”,名字取自一本摄影作品集:在港英政府1987年宣布拆除九龙城寨计划后,英国建筑师林保贤和加拿大摄影师格雷格·吉拉德在此后5年(1987—1992)的时间内数百次进入城寨,拍摄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城寨建筑以及居民日常生活近景。九龙城寨被拆除后,原址变成了公园。但它的图像依然在文学作品、电影、游戏、漫画中存在,成为一座存在于想象与幻象中的城市。
 
《斜阳染招牌,九龙城寨》,摄影,艺术微喷,150cm×100cm,1987年
 
吉拉德的作品记录了1987年至1992年五年间九龙城寨的变迁,很多关于九龙城寨的经典影像都出自他手。他的照片展示了大量令人心悸的过道、摇摇欲坠的楼梯,以及人们的生活场景,那时候,九龙城在一种复杂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蓬勃发展着。
 
《窄巷,上方满是管道》,摄影,艺术微喷,20cm×30cm,1990年
 
《孩子们和电视鱼骨天线,城寨天台》,摄影,艺术微喷,80cm×50cm,1989年
 
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在一次经过香港的旅行中,吉拉德偶然发现了这样一个地方:“有一天晚上,我正在香港老国际机场附近拍照片,当我来到一个拐角,看见九龙城,这个庞然大物和其他的地方都是那么不同,我以前听说过它,但从未见过关于这个地方的照片,也没见过来这里的人。我想这一定就是传说中的‘九龙寨城’。”
 
《国泰航空飞机,城寨天台》,摄影,艺术微喷,80cm×50cm,1990年
 
在进入城寨拍摄之初,吉拉德一度担心被城寨的黑社会纠缠,怕被视为好管闲事之人,但他很快发现,情况并非如此。虽然城寨的居民大多数时候会表现出困惑不解,但还是相当友善,愿意让他在家里或工作场所拍照。经过五年的拍摄,吉拉德说:“这些居民没有我们幻想的自卑,反而有股傲慢之气。”可以说,九龙城寨就是香港的缩影,里面住的都是竭力谋生的普通人。
 
《发廊,九龙城寨》,摄影,艺术微喷,30cm×20cm,1980年
 
《罗家,九龙城寨》,摄影,艺术微喷,30cm×20cm,1989年
 
“我走进一个小巷子,然后为其狭小曲折的天际线而惊讶,并且四周布满了由水管交织成的网络,正在往下滴着不知道是什么的液体。走到天台上,才可以避开这下面的黑暗和湿热空气,并得以呼吸新鲜空气,在天台上,可以看见屋顶上的电视天线、废弃家具和各种散落的奇怪庭院,人们洗衣服,孩子们玩耍,享受着这样的阳光和空间。”
 
吉拉德尤其迷恋城寨的天台,因为满眼密密麻麻的城寨天台鱼骨天线,就像大漠迷城长满干枯的植物。黄昏下,吉拉德的镜头很热闹,孩子在天台做功课,老者乘凉,大人收晾衣服。天台迷住吉拉德,还因为天台可以看到飞机降落前的一刻,从城寨西边拐弯掠过天空,直入启德机场。每一次飞机降落拐弯,城寨的天空都好像快要经历一次有惊无险的空难。
 
《孩子们和电视鱼骨天线,城寨天台》,摄影,艺术微喷,80cm×50cm,1989年
 
《躺椅上的男人,城寨天台》,摄影,艺术微喷,80cm×50cm,1989年
 
城寨里牙医诊所遍布,小小城寨在80年代末宣布清拆时,牙医及诊所就达80多家,全盛时期的70年代超过150家。为了让顾客有胆量进来拔牙,无牌牙医会选能“见得光”的铺面,即城寨的街道或外街。
 
《牙医的展示橱窗,九龙城寨》,摄影,艺术微喷,30cm×20cm,1990年
 
在城寨,轻易就买到旧牙套,而城寨有些牙医会卖二手假牙,这也是寨内牙医与寨外牙医最大的区别。这听起来有点吓人,但只要挂上去舒服,穷人也不会介意。
 
黄如明在城寨龙城路当牙医三十年,性格沉默,喜欢安静的病人,多话的客人会被他打发走。这位个性牙医其实日与夜都在城寨生活与工作,对寨外事不闻不问,城寨犹如他的桃花源。
 
黄如明的老婆张美是他的助手之一。无牌牙医虽然专业水平一般,但如需进行较繁杂的疗程如拔牙时,通常都会由较有经验的助手协助,以免出什么岔子。
 
《牙医助手,九龙城寨》,摄影,艺术微喷,60cm×40cm,1989年
 
许东财16岁从家乡来港,70年代于光明街开设制面工厂,与家人安居于工厂楼上的一个小单位内。
 
许东财的小小制面工厂,简陋而细小——前面是搓面工作台,后面是面粉及切面机,面条做好会绕成面饼,接着用鸡皮纸包好,用尼龙绳扎好,交给兼职的年轻人送出城寨食肆。在1980年的全盛时期,这小工厂日产一千个面饼,还有五个工友帮忙。
 
《面条作坊和居所,九龙城寨》,摄影,艺术微喷,30cm×20cm,1989年
 
九龙城寨清拆前,华人对这里的态度十分冷漠,倒是有不少外国人非常重视。面对清拆后的九龙城寨,美国漫画家Troy Boyle曾经说:“我宁愿他们当年拆了埃及金字塔。”有一队日本探索团,获准进入九龙城寨一周时间。他们绘制了非常精细的城寨结构图,返回日本后出版了《九龙城大图解》一书,把城寨的每个细节都记录了下来。
 
《看着飞机逐渐飞进启德机场,城寨天台》,摄影,艺术微喷,80cm×50cm, 1989年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九龙城寨在 1995 年原址改建成九龙寨城公园,我们也只能通过吉拉德的图片留住寨城居民的生活历史······
 
 
 
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 艺术家格雷格·吉拉德作品展览现场 
 
注:本文部分内容选编自英国建筑师林保贤和加拿大摄影师格雷格·吉拉德的摄影作品集《黑暗之城——九龙城寨的日与夜》
 
 
编辑 / 图片 丹妮
 
 
展览信息
 
复相·叠影——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
 
展览时间: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3月8日
展览地点:1-12号展厅
 
总策划
王绍强 广东美术馆馆长
 
策展人
亚历杭德罗·卡斯特罗特 Alejandro Castellote  西班牙独立策展人
鲍 栋 独立策展人
曾 翰 独立策展人、摄影师
 
学术委员会
主任:王绍强
委员:顾 铮 皮 力 陈卫星 杨小彦 冯 原 秦 伟
观察评论团:鲁明军 孙冬冬 孙晓枫 陈 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