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N / EN

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︱在八十度灰中遇见秦一峰

 
艺术家秦一峰
1961 年出生于青海。1983年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。
1989 年毕业于上海大学。目前生活创作于中国上海。
1994 年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个展“秦一峰作品展”(中国上海);
1996 年在红门画廊举办个展“秦一峰近作展”(中国北京);
2014年在 C 空间举办个展“线·场”(中国北京);
2016 年在安卓艺术空间举办个展“线·场”(中国台北);
2017 年在余徳耀美术馆举办个展“秦一峰展”(中国上海)等。
1986 年在上海徐汇文化中心参展“凹凸展”(中国上海);
1989 年在中国美术馆参展“中国当代艺术展”(中国北京);
1995 年在香格纳画廊参展“上海六人展”(中国上海);
2001 年在上海美术馆参展“形而上 2001——上海抽象艺术”(中国上海);
2016 年在白立方画廊参展“世界是你们的,也是我们的”(英国伦敦)等。
 
在艺术家秦一峰的明式家具负片影像中,始终保持着八十度左右的灰度。更准确来说,他的作品灰度始终在75-85之间。
 
“秦一峰的摄影源于他对中国明式素工家具的拍摄。他选择特定的局部构图与独立残件,使最终的照片与他拍摄的对象之间保持着一致的品性:克制、审慎、内敛。这一系列的美学不仅是图像上的,更是在材料观念上的,他直接把黑白底片扫描放大,既呈现出底片原本的负像,也同时把物像压缩在了一张底片的厚度与片基的色域中。”策展人鲍栋介绍道。
 
广州影像三年展秦一峰作品现场
 
《2013—10—23 12:20 多云》,摄影(明胶银盐负片,自然光曝光 12' ),136.8cm×109.9cm,2013
 
然而秦一峰实际的创作过程似乎要更艰难和复杂。他对明式家具的选择遵循着自己的原则,他讲求“素工”,他说这具体指形式上的“少做”,以及细节上的“做足”。在选择好合适的家具后,“一直用同一个相机、对着同一个桌角拍,机器和桌子的位置都没有挪动过。要实现‘平’,就等于要把明暗取消掉,我每天等太阳把桌角照得每个地方都是一样亮,再来拍摄。”“我一天工作10个小时左右,研究器材、研究胶片、研究暗房、研究曝光时间、研究自然光的变化。”秦一峰在一次访谈中谈到了自己的创作过程。
 
从他的叙述中,我们知道他在追求“平”。早在1983年,秦一峰已经以抽象艺术的形式表现出对“平”的关注。在90年代,他创作“线场系列作品”。这些早期的作品通过把立体画平的方式创作。现在这种方式延续到广州影像三年展中展出的系列中。明式家具本身是立体的实体,他通过光线控制得到家具局部的负片,这些负片表现出比较绝对的“平”。
 
秦一峰,《线场511》,2009年,亚麻布上丙烯,180 × 150厘米
 
 评论家顾铮更看重“平化”过程中“以负为正”的做法,他在《让我们看见负的存在、意义与价值》中说到:“秦一峰具颠覆性地视‘负’为‘正’,在将这个反转过来的认识加以视觉化的过程当中,既给出了他独特的视觉体验,也提示‘负’的意义与价值。他帮助我们发现与理解摄影、也是看待现实事物的新的立场与方法。”
 
而策展人鲍栋更多地注意到秦一峰作品对物性的关注,“实际上,这些作品并不应只被视作关于家具的摄影,而更应该被理解为一场物性之间的对话:木质的纹理、家具的结构、色彩的黑白、底片的颗粒,以及出现在作品标题中的日期、时刻与天气。在这个意义上,摄影在这里呈现了它在事理之中的原境。”
 
《2013—06—27 15:15 雨》,摄影(明胶银盐负片,自然光曝光 48'),136.8cm×109.9cm,2013
 
 
文 / 图  曾睿洁
页面设计 / Another Design
编辑 / 梁洁
 
 
展览信息
 
复相·叠影——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
 
展览时间: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3月8日
展览地点:1-12号展厅
 
总策划
王绍强 广东美术馆馆长
 
策展人
亚历杭德罗·卡斯特罗特 Alejandro Castellote  西班牙独立策展人
鲍 栋 独立策展人
曾 翰 独立策展人、摄影师
 
学术委员会
主任:王绍强
委员:顾 铮 皮 力 陈卫星 杨小彦 冯 原 秦 伟
观察评论团:鲁明军 孙冬冬 孙晓枫 陈 伟